中国经济观察网: 新闻频道 > 情爱 > 正文

唐诗中最含蓄的一首情爱诗,写法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分类: 情爱

2022-06-24

在唐朝时,虽然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但豪门贵族观念还是普遍存在,一些寒门子弟十年寒窗苦读想科举上榜犹为不易,所以当时流行“拜谒”,就是学子文人把自己写的诗或文章,给那些文坛大佬拜读。如果确实有大才,这些文坛大佬们也会提携后辈,在朋友圈,在茶余饭后聚会后说一些好话。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这种推广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可能科举考官就能收到这种信息,会对有才之人青眼相加。



宝历二年(826年),越州书生朱庆馀入京赶考,在长安结交了时任水部员外郎的文坛大佬张籍,就是写“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节妇吟)“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秋思)的那位。



两人一番交谈后,张籍对这个后生极为欣赏,而朱庆馀也把自己的诗挑些满意的,装订成册,送给张籍过目。



作品送出之后,张籍对朱庆馀的才学更加肯定了,他时不时就在同僚面前提到朱庆馀这个名字,念叨朱庆写的诗文。经过张籍不刻意的宣传,朱庆馀在京城文人圈算是小有名气。



后来科举考试后,朱庆余内心还是很忐忑,在等待放榜的那段日子里,内心比较焦灼,虽然对自己的在科举期间的表现比较满意,但还是有点不放心,于是写了一首《闺意》给张籍试探: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写得真好!古时有多少姑娘成亲之前都没有见过自己的成亲对象,停格在洞房花烛那短暂的美好。一个女子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唯一可以信任的就是自己的丈夫,丈夫的眼睛就是镜子。新媳妇洞房花烛夜之后,第二天要见公婆,天亮了细细化妆打扮,但她有点不自信,就低声问老公:我化的妆符不符合当下的潮流?



中国古代风俗,新婚夫妇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丑媳妇总得见公婆的说法。这首诗描写的重点,乃是新妇去拜见公婆之前的心理状态。诗的首联写成婚,洞房,这里指新房。停,安置,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次句写拜见,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拜见。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半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多少人读这首诗的时候以为这是一首情爱诗,实则是向考官的自荐诗。他的真正意思是:我的诗,能不能入您的眼?



据说张籍读完这么含蓄的诗,心已然明了其中意思,对朱庆馀大为赞赏,也写诗回答他说: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酬朱庆馀》



越女刚刚经过化妆打扮从清澈明净风景优美的鉴湖中走出来,虽然知道自己天生丽质但因为爱美又自顾自的思量起来。尽管周围有很多女子穿着齐国产出的精美绸缎裁制的衣服,但却不被世人看中。唯有这美丽的采菱一曲歌才值千金。越女也代表着朱庆馀,因为他是越州人。



细细品味,是暗示朱庆馀大可不必为考试担心,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待到放榜后,朱庆馀果然榜上有名,进士及第,走上了仕途。


来源:百度

责编:翠果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精彩图文

新闻排行

相关推荐

精彩图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