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观察网: 新闻频道 > 体育 > 正文

我们对中国羽毛球队的担忧,可能从来都是多余的

分类: 体育

2022-08-30

刚刚落幕的2022年羽毛球世锦赛上,中国羽毛球队成为最大赢家——在5个单项中收获2金1银2铜。

陈清晨/贾一凡在决赛中以2-0击败韩国组合金昭映/孔熙容,第三度摘得世锦赛女双冠军,郑思维/黄雅琼同样直落两局,以2-0击败渡边勇大/东野友纱,同样也是第三次夺得世锦赛混双冠军。女单比赛,陈雨菲惜败于山口茜,获得亚军。除此之外,国羽男单赵俊鹏、混双王懿律/黄东萍斩获铜牌。

这样的世锦赛总体成绩,打个80分是不为过的。

最近这几年,国羽往往会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没了领军人物没了主心骨,又似乎有青黄不接的种种问题,但在国际赛场上,几乎不会出现持续低迷,考了个“低分”,下回大赛基本都得“刷个高分”弥补一下。

和其他国家队比,中国队似乎永远是第一集团最稳定的存在。我们的担忧,难道都是多余的?

2019年的羽毛球世锦赛,中国组合郑思维/黄雅琼成功卫冕混双项目冠军,但这是国羽在本届大赛上收获唯一的一枚金牌,且5个项目中只有混双卫冕冠军郑思维/黄雅琼组合晋级决赛——中国羽毛球队因此创下了参加世界锦标赛以来的历史最差战绩。

对于这样的成绩,球迷们是感到吃惊的。因为仅仅三个月以前,国羽还在苏迪曼杯决赛上3比0力克赛事一号种子日本队,而再将时间拉回到2018年8月,同样面对日本等亚洲诸强,国羽在雅加达亚运会上取得3金1银2铜的成绩。

而这样“抽风表现”,也是随后几年里,国羽在国际赛场的常态——东京奥运会,国羽共计收获了两金四银的成绩,位列羽毛球奖牌榜榜首,这样的奥运会成绩单还高于林丹等一批名将尤在的里约奥运会。可没过多久,2021羽毛球世锦赛上,中国队表现又有所下滑,以一金一银两铜的成绩收官,让人担忧起来。

今年五月,小将领衔的国羽男队最终0比3不敌印尼队止步汤杯八强,追平历史最差,“青黄不接”“人才断层”……是球迷们普遍的论调。再来到本届世锦赛,国羽交出的答卷,又让曾经的担忧显得有些多余。

于是许多人这才意识到——原来国羽一直以来都是那支相对最稳定,最有冠军相的队伍。只是我们习惯了拿过去最巅峰时期,总是大包大揽的国羽来做比较。

 那么是什么,让国羽即便处于当下这样的“人才更迭阵痛期”,依然可以抱有如此强的竞争力?说白了就是四个字——举国体制。尤其在疫情背景下这几年,我们的这一优势被进一步放大。

举国体制大家都很了解——优秀的苗子经过少体校、省队,打出一定的成绩进入国家青年队和国家一队,随后统一由国家队负责管理和训练。中国羽毛球队的举国体制,入选条件高,优点在于对球员群体好管理,训练条件优越,各种医疗设施和团体齐全,极大程度降低了受伤的风险。比如2020年,国羽队全体队员一头扎进四川双流训练基地,一点没有耽误训练,这在其他国家羽协是无法想象的,当时包括印尼羽毛球队、马来西亚羽毛球队、丹麦羽毛球队、日本羽毛球队在内,系统训练都得不到保障。

和其他一些羽毛球强国对比,我们的体制优势也是看得到的。

比如日本,传统的模式是运动员青训阶段靠学校,成年后主要靠半业余俱乐部来培养,但近年来,日本也开始借鉴我国的国家队体制从而进行改革,把成年后的尖子队员组建国家队,保障最高水平的训练和比赛;丹麦是欧洲职业体制,无数俱乐部将丹麦本土乃至全世界最具潜力的球员招揽在一起,选出的精英们聚集在国家培训中心,形成集团优势,成为与中国体制相抗衡的欧洲模式;印尼、马来西亚这些国家采用的传统的协会管理模式,而顶尖球员与协会普遍存在矛盾,存在诸多不稳定的因素,如今甚至已经到了再不改革便危矣的时刻。

相对来说,丹麦的职业化体制虽然成功,但必须有非常深厚的羽毛球底蕴,以及自身联赛作为盈利基础,而在中国,羽毛球项目至少目前并不具备这样的前提。

所以,即便当下中国羽毛球队有着不少问题,如男队一批年轻队员还无法接过前辈们的大旗等等,但由于这支队伍多年来稳定且符合国情的人才输送模式,以及最靠谱和扎实的保障力量,决定了它的“下限”相对来说是十分稳固的。

栏目主编:陈华

本文作者:姚勤毅

资讯来源:上观

责任编辑:百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发布者注册发布,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T[telephone]}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精彩图文

新闻排行

相关推荐

精彩图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