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评论
2022-09-03
人民城市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城市如何葆有现代化成色和社会主义本色的重大理论创新。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首次提出人民城市理念以来,上海牢记嘱托,始终展现出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探索构建了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上海样本”,开创了上海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立足新起点,展望新未来,高质量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就要砥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以人民为中心方法论的指导下不断彰显上海的时代风采和价值追求。
凝聚城市建设力量,构建人民当家作主的归属之城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城市的推动者。城市是人类生活栖居和产业活动的聚落,离开了人的因素,城市的兴起和扩张就无从谈起。“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根本上说,人民城市理念就是在对一切城市成长与衰亡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将人民作为城市的主人,指明了城市发展要为了人民,城市治理要依靠人民,城市成果要造福人民。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城市,就要坚守和力行人民至上的宗旨,尤其使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在城市的民主法治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近年来,上海不断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民主协商机制,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尊重和关注具体的人的需要,积极回应不同群体的期待和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作为城市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今天的上海正探索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在城市建设的各领域,积极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汇聚共商共建共治的磅礴力量。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城市,就要使城市建设同人民群众的发展同频共振,让城市的成就有机融汇为人民群众的荣誉感。人民城市不仅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所,更为每个市民提供了成就理想、追梦圆梦的大舞台,为所有市民提供了施展才华、展现个性的广阔天地。打造人民城市,就要持续将开放、包容精神注入到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中,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努力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得到认同”的归属之城。
锚定城市发展目标,擘画百姓其乐融融的幸福之城
民生是城市发展的头等大事。只有对城市每一位老百姓美好生活的矢志追求,用绣花工笔绘制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画,生态和谐发展的风景画,面向不同人群的愿景画,才能够擘画好城市发展的崭新蓝图,彰显人民城市的宜居魅力。
擘画百姓其乐融融的现代城市,就要画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画,围绕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牢固民生保障网,聚焦就业、医疗、住房等突出的民生难点、痛点,兜住底线、压茬推进,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以更优质的公共供给、更健全的管理制度服务人民。
擘画百姓其乐融融的现代城市,就要画好生态和谐发展的风景画,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一是要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节约型社会,让人民生活更环保;二是要守好生态环境底线,加强大气、水、土壤和垃圾等综合治理力度,持续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生活更安心;三是要坚持增量和提质并重,推进生态惠民工程,优化生态空间布局筑牢城市生态屏障,让人民生活得更舒心。
擘画百姓其乐融融的现代城市,就要画好面向不同人群的愿景画,敬畏和善待城市生活中的每一个生命群体。今天的上海针对不同群体勾勒了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美好愿景,提出让孩子们茁壮成长,让年轻人成就梦想,让老年人乐享生命,让人们畅享健康生活,推动全社会迈向共同富裕。创造这一面向全人群、全年龄段的品质生活,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综合发展实力和统筹兼顾能力,需要切中不同人群的诉求,尊重不同人群的个性,针对性地回应关切、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从而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遵循城市治理规律,建设安全高效便捷的现代之城
人民城市绝不仅仅是一个价值问题,更是一个涉及生产要素、空间结构、产业活动等内容的科学问题。倘若城市的用地布局、周转运行违背了常识,那么其结果不仅是城市的发展将遭受挫折,人民的权益也必然受到损失。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以科学性、系统性、专业性的标准和尺度,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于城市治理全过程,全面提升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安全、高效、便捷治理。
建设安全高效便捷的现代城市,就要将城市本身视为复杂而巨大的生命系统,牢牢把握超大城市的特点和规律,以系统思维强化整体协同,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治理全过程,整体施治、系统治理,推动城市治理各方面环环相扣、紧密协同、高效运转,保障城市生命体运行得更安全、高效、便捷。
建设安全高效便捷的现代城市,就要持续深化数字化探索,不断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运行数字体征体系,以治理数字化牵引治理现代化,赋予城市更多的智慧和温度。通过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赋能推动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上海的城市韧性,让数字技术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设安全高效便捷的现代城市,就要坚持高标准引领,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分级分类、精准施策,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空间品质、生产能力,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特别是将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与微观层面的精雕细琢相结合,深入社会生产生活的细微之处,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弘扬城市精神品格,营造独具魅力魔力的文明之城
硬实力与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两个基本维度,其中,以城市精神为核心的软实力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塑造着城市的发展底色。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深刻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构成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内在质地,是上海贯彻人民城市理念、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养分和独特优势。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就是传承和弘扬城市自身的精神品质。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血脉灵魂,是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一方面,城市精神渗透进城市的每寸肌理,化为文化基因和无形力量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涵养着每一处的独特气质;另一方面,人民自己创造的城市精神要在“人人起而行之”的氛围下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人民自己的行动使城市内在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得以外化,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作为上海这座城市成长基因和血脉灵魂的“名片”,早已深深镌刻到城市砥砺奋进的发展史和奋斗史中。对于新时代的上海和上海人而言,打造人民城市的典范,就要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矢志不渝践行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精神谱系,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努力打造既讲规则秩序、又显蓬勃活力,既有国际风范、又有东方神韵,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美与共,既可触摸历史、又能拥抱未来,既崇尚人人奋斗出彩、又体现处处守望相助的生动城市画卷,让在者舒心、来者倾心、未来者动心。
资讯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翠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发布者注册发布,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T[telephone]}
相关阅读
-
热评两会丨“新”消费点亮新生活
中国青年网
-
县城文旅局长频“出圈”,网红旅游地如何变“长红”?
中国青年网
-
二三孩家庭中考加分?不能把考生当“手段”
中国青年网
-
新城市志|中国首条跨海高铁,助力榕厦泉唱好“三城记”
澎湃新闻
-
你听说过用“叶子”生产燃料吗?
北晚在线
-
汪文斌:这份报告揭露了美国在中东等地区侵犯人权的“三宗罪”
北晚在线
相关推荐
精彩图文
6月20日起 河北石家庄站实行新列车运行图
高新区(新市区)2022年“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成功举办
内江爱琴海购物公园合作伙伴大会圆满落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一届党委班子亮相,有8位“新面孔”
名校来了|中央财经大学:2022年计划招生2500人 高起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22就业蓝皮书:苏杭、成都毕业生流入增长明显,二线城市吸引力增强
新闻排行
相关推荐
精彩图文
6月20日起 河北石家庄站实行新列车运行图
高新区(新市区)2022年“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成功举办
内江爱琴海购物公园合作伙伴大会圆满落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一届党委班子亮相,有8位“新面孔”
名校来了|中央财经大学:2022年计划招生2500人 高起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22就业蓝皮书:苏杭、成都毕业生流入增长明显,二线城市吸引力增强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