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观察网: 新闻频道 > 读书 > 正文

世界读书日,开始“每日读书”

分类: 读书

2023-03-25

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在网络时代里,读书的风气似乎已经不太流行,但实际上它仍然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人们现在普遍更喜欢上网,但也有人会坚持经常读书。书籍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网络时代依然有强大的魅力。读书可以使人安静,远离喧哗回归本心;读书可以使人思考,深刻感悟哲理人生;读书可以使人智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真正有价值的书籍,既可以穿越历史而光芒常在,也可以横跨地理而智慧广播。所以中国古代的各类经典,会留存百世书香不绝。同样的体积,书籍远没有磁盘的信息储存量大。但是,一本书是一个体系,一本书是一个世界,它可以构造一个读者自己想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除了文字确定的部分,其余都是留白,留给读者自己去建构、去描画、去补充。这,也是读书的魅力之一。

很显然,网络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更像是快餐。读书则是系统性的阅读方式,更像是大餐。鲁菜的咸香、川菜的麻辣、淮扬菜的清鲜……各种菜系的风味,都能找到对应风格的书。从合理饮食的角度来看,大餐固然不能常吃,快餐也不宜多吃,二者要均衡选择。读书和上网,也是这样的关系,只读书做不到,只上网不可靠。

比如,一本书要出版,作者要深思熟虑、反复核实,千遍万遍下功夫,才敢出版。而网络的便利性一方面造福于人类,一方面也使人容易浮躁,往往随便发表内容造成信息混乱。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是,人们在网上争论的时候,会引经据典地把图书内容作为证据。这说明,在人们的心理上,图书内容还是更可靠一些。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对于读书都很重视。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一般有较高的社会地位。“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类似的劝学催读文学作品,在典籍中浩如烟海。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读书是塑造文明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只要读书,希望就在。在电影《鸦片战争》中,林则徐看到孩子们还在读书,就感到中国还有希望。这种看法,是相当睿智和深刻的。

在成都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图书被布置成了一座“书山”。显然这是一个鼓励读书的创意——就像老话说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世界读书日”的风光,希望不是每年只有一天。“读书日”只是开始,“每日读书”才是目标。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里,一概接收信息已经不现实,只有用读书一样的静气,把纷乱庞杂的信息进行沉淀过滤,才能真正获得人生智慧。


资讯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翠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邮件或页面下方联系我们说明情况,内容由发布者注册发布,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个人、组织不得利用平台发布任何不实信息,一切法律后果都由发布者自行承担。T[telephone]}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精彩图文

新闻排行

相关推荐

精彩图文

新闻排行